銅(CuSO4),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,俗名膽礬、石膽、膽子礬、藍礬。其水溶液呈弱酸性,顯藍色。銅是制備其他含銅化合物的重要原料。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爾多液,用作殺菌劑。同時,銅也是電解精煉銅時的電解液。
中文名:銅、無水銅 外文名:Cupric sulfate 化學式:CuSO4 分子量:159.608 危險性:有害 管制類型:不管制 熔 點:560 水溶性:易溶于水 外 觀:白色或灰白色粉末
一:產(chǎn)品物理性質
銅常壓下沒有熔點,受熱失去結晶水后分解,在常溫常壓下很穩(wěn)定,不潮解,在干燥空氣中會逐漸風化。銅為藍色不對稱三斜晶系的結晶,比重2.29。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(wěn)定,易溶解水,在15℃水中可以溶解16.2%,其水溶液呈藍色,并呈酸性。在空氣中久置會逐漸失去結晶水,變成白色。
二:產(chǎn)品化學性質
化學式CuSO4,是強酸弱堿鹽,由于水解溶液呈弱酸性。吸水性很強,吸水后反應生成藍色的五水合銅 (俗稱膽礬或藍礬)。(CuSO4+5H2O=CuSO4·5H2O)水溶液呈藍色。將銅溶液濃縮結晶,可得到五水銅藍色晶體,俗稱膽礬、銅礬或藍礬(相對密度2.28 ,相對分子質量為249.8,藍色三斜晶體,在干燥空氣中易風化)。加熱至190℃時失去四分子結晶水變?yōu)镃uSO4·H2O(相對分子質量為177.62,淡綠色粉末)。至258攝氏度變成無水鹽常利用這 一特性來檢驗某些液態(tài)有機物中是否含有微量水分。將膽礬加熱至650℃高溫,可分解為黑色氧化銅、二氧化硫及氧氣 。溶于水,不溶于。在空氣的作用下銅與濃反應或將氧化銅溶于稀后,經(jīng)蒸發(fā),結晶而得。用作定氨催化劑,棉絲媒染劑,木材防腐劑,農用殺蟲劑,水質殺菌劑,醫(yī)用嘔吐劑:作為電鍍,染料和皮革工業(yè)的原料,無水銅用作脫水劑和氣體干燥劑。
三:產(chǎn)品制備方法
一般使用廢銅料溶于加入氧化劑(如10%的溶液)的稀,然后除去鐵等雜質重結晶精制,可以得到大量純度高的銅。實驗室使用的銅一般為購買所得,也可以用廢棄的銅化合物溶于后精制。
電解液回收法廢電解液(含Cu50~60g/L,H2SO4180~200g/L)與經(jīng)焙燒處理的銅泥制成細銅粉進行反應,反應液分離沉降后清液經(jīng)冷卻結晶、分離、干燥從而制得銅成品。
四:產(chǎn)品用途
有機合成
藥用
農業(yè)